魔由心生The Killer Inside Me劇情簡介
根據吉姆·湯普森小說改編,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德州。卡西·阿弗萊克扮演的主人公,從一名普通乏味小鎮警長轉變成了反社會的殺人犯,這期間他還一直在維護著自己表面上的清白無辜。
故事的主角名叫盧·福特(卡西·阿弗萊克 飾),他現年29歲,是德克薩斯一座小鎮的副警長。福特從表面上看起來平凡得毫無特色,有些時候甚至讓人覺得愚蠢、思維遲鈍。但是在這幅外表下掩蓋的是一個狡詐、聰明、邪惡的反社會人格。
雖然已經有了固定的女友,但是福特卻和妓女喬伊斯(傑西卡·阿爾巴 飾)保持著SM式的性愛關係。最終,在一場拳打腳踢之後,他殺死了喬伊斯並將她的死偽裝成自殺。福特准備了充分的不在場證明,並狡猾的將他人推上了謀殺嫌疑犯的名單。但是,他的行為已經遭到了懷疑,在各方勢力的逼迫下,福特將脫下偽裝、釋放他本性中的惡魔……
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座小鎮的警官盧·福特(卡西·阿弗萊克 飾)的生活顯得無趣而單調,他顯得平凡而木訥,但是他漸漸卻發掘著內心的罪惡,並愈發在分裂的人格中不能自拔。儘管有固定女友艾米·斯坦頓(凱特·哈德森 飾),但是他仍然更享受與妓女喬伊斯·萊克蘭(傑西·阿爾芭 飾)間充滿刺激與暴力的關係,漸漸的他終於成為殘忍的凶手,並嫁禍於人。當他以為成功轉移他人注意力時,更多證據卻漸漸將嫌疑的對象指向了他,他不得不開始新的凶殺以便逃脫懲罰,並因此在不歸之路上越走越遠。
幕後製作
爭議導演執掌爭議之作
對於英國導演邁克爾·溫特伯頓,想必廣大影迷已經不會感到陌生,憑藉一部部充滿爭議和批判性的作品,他的每一次出擊都引人矚目。在一系列充滿政治批判性的作品之後,邁克爾·溫特伯頓這次將目光聚焦於美國犯罪小說作家吉姆·湯普森生完成於1952年的名作《心中的殺手》,由於改編自知名作品,又有1976年版的改編電影做比較,在帶著“暢銷書改編電影”和“翻拍電影”兩個電影界容易失手的特徵下,邁克爾的這次嘗試無疑令人更添一份關注。
實際上,除了1976年的改編版,這部出色的黑色犯罪小說一直吸引著諸多影人的注意,包括安德魯·多米尼克、馬可·羅科都曾有意改編原著,而邁克爾·溫特伯頓邂逅這部小說卻純屬偶然。當年,在他在曼徹斯特准備一部電影時,這部電影借用了另一位美國作家大衛·古迪斯的小說中的內容,最終,這部電影也因為這樣的版權問題而流產。這時,有人推薦他讀讀《心中的殺手》,於是,邁克爾讀了這部小說,並決定將它搬上銀幕。
由於本片格調陰暗,表現了精神分裂下的暴力,所以,如何在電影中解讀暴力與其背後的主題可謂這部電影成功與否的關鍵。對於此,邁克爾·溫特伯頓表示,“在一開始,我們所要在電影中呈現的行為是一種令人震驚的暴力嗎?答案是‘是的’,因為在原著中暴力便是令人震驚的所在。這是這部小說的關鍵,在整個故事的過程中,你都會被其深深震撼。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當主人公的暴力指向喬伊斯和艾米時,她們又是兩個深深的愛著他的女人。所以,這裡呈現了這樣的感覺,即他試圖摧毀一切親近他的人,他也真的想要摧毀他自己。他感覺到他不配被愛,他並不想要快樂,他要的只是最後的毀滅”,從其表述看,這部電影無疑對小說做了充滿黑色氣質的解讀,充滿了暴力和人性之惡的呈現,而這無疑已將考驗觀眾的承受力,而電影呈現的爭議姿態對於邁克爾·溫特伯頓來說,也早已是家常便飯。
一次分裂人格的演技考驗
作為導演眼中希望毀滅自己的主人公盧·福特,他分裂的人格無疑需要一位實力派演員演繹,這一次邁克爾·溫特伯頓的選擇是卡西·阿弗萊克。作為本·阿弗萊克的弟弟,他儘管在好萊塢也摸爬滾打十幾年,也不時在大製作擔當配角,但是長期以來也只是處於二線地位,直到2007年,他終於迎來爆發的一年,在其兄導演的《失蹤的寶貝》(2007)中,他完美演繹了一位在一起未成年人失蹤事件中,於道德和現實中糾結的青年警官角色。接著又在《神槍手之死》(2007)中,扮演了刺殺西部傳奇人物傑西·詹姆斯的羅伯特·福特,同樣在其中呈現了充滿心理矛盾的表演。而作為擅長表現角色心理複雜性、對立性與層次性的演員,卡西·阿弗萊克扮演盧·福特顯得也正對路,但是對於他來說,更加黑暗和暴力的元素展現也是其演藝生涯中不小的挑戰。對此,導演也深有體會,“作為一個導演,我要說,拍攝過程中卡西受到的考驗最大,拍攝的日子對他來說無疑是很困難的。因為他顯然試圖就與勞·福德這個角色融為一體,成為一個非常暴力的人。”,而實際上,卡西也是導演聯繫過的扮演該角色的唯一一個演員,並當即拍板讓其擔當主演,可見對其演技之信任。
“相反(與卡西相比)在我看來,凱特和傑西卡的角色直接和容易很多”,在提到另外兩個女性角色時,邁克爾·溫特伯頓說道。傑西卡·阿爾芭在片中扮演了片中的妓女喬伊斯·萊克蘭的角色,作為好萊塢新一代性感符號,扮演美艷角色對她來說不是難事。而傑西卡·阿爾芭也嚮導演表達了扮演喬伊斯的強烈願望,並表現出對這個角色的深刻理解,而她與勞·福德之間充滿暴力色彩的性愛關係,也將是體現勞性格心理特徵的重要維度。凱特·哈德森則成為了扮演艾米·斯坦頓的最終人選,作為勞的女友,她將在與勞的互動中體現主人公非暴力和偽善的一面,而表現艾米面對殘酷真相後的震驚和痛苦,也將是凱特在本片表演中的關鍵一環。
暴力呈現下的人性解讀
作為一部涉及暴力,且涉及針對女性的暴力色彩濃重的風格化電影,本片至發布預告片起就面臨嚴重爭議。對於一部電影,人們總難免試圖希望其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那麼一部充斥暴力和分裂人格的電影又能帶給觀眾怎樣的體驗?對於此,導演本人也顯得自嘲地表示,本片的暴力讓你可能感覺這部影片毫無意義。而導演則試圖以暴力來表現一個內心孤獨的警官走向自毀的道路,而這條道路上也不斷毀滅著他人的生命和生活,這營造的悲劇感也可能讓觀眾體驗出更多別樣的感情。邁克爾·溫特伯頓也希望他拍攝的是一部令人震驚,但是同時令人喜愛的電影,而非伴隨厭惡。在本片於聖丹尼斯首映時,一位女性觀眾曾經在看完本片後呵斥道,“這太令人感到噁心了!你應該為這部電影感到羞恥,整個電影節都應該為它感到羞恥!它是不道德的!”,顯然,這不是邁克爾期待的效果,不過也引得更多觀眾好奇,希望去體會導演演繹的一個普通的警官內心的殺手,並得出自己的結論。